NO.7 昙华林 热度:200
新浪旅游配图:光谷步行街 图片来自网络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东起中山,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这里隐没着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和天文台、修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石瑛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老宅、馆等众多近代历史建筑。
如今的昙华林因拥有众多文艺小店而人们所熟知,这些各式各样的小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修,有鲜花饼店、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创新的热干面馆等,是追求小资的文艺青年们最喜欢时间的地方。
交通:
公交15、34、43环线、64内环、74、108、511、573、576、584、586、717、729、777、811到中山螃蟹岬站,地铁2号线到螃蟹岬站
附近景点及商圈:
司门口商圈、户部巷
NO.8 古德寺 热度:100
新浪旅游配图:古德寺 图片来源:@邱灵Pico
古德寺综合了多种文化的精华,自然有它说不完道不尽的魅力。即便是信手拈来的几个细节,也会让人感受到这百年古刹深厚的底蕴。古德寺,原名“古德茅蓬”。“古德寺”的寺匾,和归元寺一样,不是横挂,而是竖悬于山门之上。这份荣耀,和辛亥有关。武昌起义爆发后,汉口丹水池到古德茅蓬一带,成了阳夏战的最初战场。古德茅蓬的僧众在昌宏住持的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自发救护起义军伤员,还在寺后的菜地里集中掩埋烈士遗体。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带随员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无名烈士公墓。1914年,国民副总统黎元洪亲自为其改名为“古德寺”并竖题寺名。
新浪旅游配图:古德寺 图片来源:@邱灵Pico
这是一座异域风情浓郁的,糅合了多种异域风格的建筑特点,在国内也非常少见。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仿照缅甸阿难陀寺而建的圆通宝殿,后曾为武汉机厂的冲压车间,至1996年方才归还。殿顶的九座佛塔,暗含了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站在地面任何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七座。如此海纳百川独具个性的圆通宝殿,它的设计师究竟为何人?多年来,不断有人对此求证,因无史料记载,至今仍无结果。一般的大雄宝殿内的是罗汉,圆通宝殿内的却是25座圆通。据介绍,圆通在佛教中的地位比罗汉要高一等。这是古德寺又一与众不同之处。
新浪旅游配图:古德寺 图片来源:@邱灵Pico
殿顶佛塔与雕像,不管远观还是近看,都非常精致。墙壁上的雕刻,狮子代表智慧,白象代表力量,带着浓郁的印度和东南亚风格。大殿内、外墙间的回形步廊和立柱,似有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露天着一尊四面佛。1997年,张紫珊女士出巨资,由泰国将这尊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的诸佛之一,亦称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和。传说四面佛,所以内是不能的,只有才能作其大殿。殿前四面佛,也很有东南亚风格。
如今,古德寺因其不同于其他的独特建筑风格,而成为武汉的最新地标之一,也是全国各地,乃至游客的朝圣地。
交通:乘车到工农兵国宾馆下车即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