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国内旅游 > 正文

海南旅游中的购物陷阱

类别:国内旅游 日期:2019-9-1 0:24:33 人气: 来源: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海南旅游中的购物陷阱 “泰国老板”低价卖玉 5 月 2 日下午,游客被带到琼海市境内高速公旁。一家卖玉饰品的商家打着“海南新 海韵矿物展”的牌子。一到门口,一名女员先介绍了厅堂正中一件“貔貅” ,然后将全 团人带到一个有柜台的包厢。游客落座后,她拿出三个玉镯,教大家如何鉴别玉石。正 讲到兴奋处,进来一位自称经理的妇女,交待员不要推销产品,并说一会老板会亲自过 来接待大家。 经理走后, 员说, 希望大家能在老板面前给她讲几句好话??话没说完, 她就叫道: “啊,我们老板来了! ”大家循声一望,只见一名头发梳得油亮、身材较胖的中年男子。该 男子自称,先问大家员讲得如何,听说“好” ,当场许诺励此员工 500 元,并叫 服务员给每位游客送上一个心形小红布包。他说,里面包的是他从缅甸带来的玉器小挂饰, 且刚在南山寺开过光。 称,他是姓佛讲之人,第四个老婆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4.8 斤的早产儿,希 望托大家的福气让孩子平平安安,所以不会向大家卖什么东西,只是送礼。 他说自己现居泰国,来海南投资十年了,主要做地产与酒店生意, “今天,大家如果在 我的小店里看中了什么,我都不说打折了,我送给大家!这枚戒指 2980 元,只收海关税, 人民币 200 元,1680 元的貔貅只算 100 元,泰制的貔貅 6680 元算 280 元,其他的也照送。 我会将换来的钱交给南山寺,交给孤儿院,做善事! ”拿饰品的两名营业员似乎嫌价太低, 露出不太情愿的表情。 众游客拥向柜台看货时,记者举起相机,说想与合影沾沾福气,他连忙摆手,说他 不能,从小都没照过相。记者再向他要名片,他也不提供,只说有缘再来。记者让 此前结识的一位女大学生游客站在柜台前, 说想给这位学生拍张照。 让记者和女大学生 到窗边照,窗边的背景是黑黑的布帘。记者出门时,不知何时出现的一彪形男子硬盯着记者 问: “大摄影师?”一服务员“刷”地立即拉上了又厚又红的门帘。因为记者是在场内惟一 的拍照者,一名工作人员紧跟记者身后,直到车门处才离开。 大家都到车上坐定后,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跟没有关系,有的说就是有钱人 也不会随意给陌生人送几千元,还有的说“这小子演得太高明了,我到也见过这样的, 那人当场接到老婆打来电话说生了儿子??” 只有一对湖北的青年夫妇默不作声, 因为他们 花 1800 元买了三件套的玉,一位懂行的游客看后说: “虽说玉无价,但你们买的这货明显不 线 元” ,人手一个的小玉件也只是地摊上一元一个的那种。 罐装茶叶缩水一半 5 月 1 日下午 6 时 15 分,不少游客肚子已唱空城计,却被带到三亚市凤凰海上明珠 俱乐部旁一个门头低矮的“茶博士家” 。 游客们被带进一个叫鼓浪的包厢, 门边放满各种茶叶的货架。 两名女服务员一边现场泡 茶,一边介绍各种茶的品质与功效。之后,她们又介绍随着茶温会变色的九龙杯,以及女士 如何用三个手指握杯叫“美人” ,男士如何握叫“东方不败” ,最后又让大家嗅空杯的香味。 转眼,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有些游客坐不住了。 这时,其中一名服务员说道: “很多朋友担心茶叶在这边喝着好喝,但买回家味道会不 一样,如你对产品有顾虑,你上来自己泡,喝的要跟您刚才品的一模一样,你就开心带,若 不一样就不需要您花钱购买,假一赔十、讲求质量。今天喝的第一罐甘露,一罐是 50 元, 第二罐苦丁,一罐可以喝三个月,是 100 元一罐,第三罐为申请专利特卖茶是 70 元,这些 都是我们针对团队给的团购价、出厂价、批发价!现在是五一期间团队比较多,我们给大家 惊喜,前 8 位购买的朋友,100 元买一罐会送一罐,为让大家作回头客,会特地再送一,也 就是 100 元 3 罐茶叶,每种都有,平均下来每罐 30 多元,请喜欢的朋友现在直接登记。 ” 话音一落,又进来三位服务员,纷纷将捆扎好的三罐茶依次塞到每位游客面前,说茶叶 是最好的礼物,这三种都属海南特产中的特产。 游客依次到门外准备上车时,记者粗略数数有位提着茶叶。的张先生上车时, 忍不住拧开罐看,标注“净重 80 克”的每罐里面均只有半袋,粗略估计仅四五十克而已, 他气得要回去退货,同行拉住他说: “你没票没据,一出门人家就不会承认,别找麻烦了。 ” 包厢卖刀森严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一家军用企业,生产的是物美价廉的钢刀。 月 1 日上午 11 时 15 ”5 分,随着导游的介绍,车驶进三亚市田独镇迎宾几栋平房相连的大院内。院内墙体显 示“金椰刀具” ,接待人员服装上显示“防海军钢” ,而货品包装上为“三亚金厨餐具有限公 司” 。 一中年男子将众人带到 15 号包厢。该男子演示了一款可在水中充电的“在外花几百元 也买不到”的剃须刀,随后说该企业的主业是生产菜刀,强调说“送菜刀又叫做送财刀,是 送财运的意思。 ”在展示了三把菜刀后,他声称不管大家买不买,每人临走时都会得到免费 赠送的一把钢质水果刀。 该男子接着说, 在超市这一套三把刀统一售价 388 元, 个人以上购买团队价为 198 元, 5 后又改为活动推广价 150 元,最后定为 100 元,外加一个保养棒、两个刨子。剃须刀也由 130 元降到 100 元,外送一把刨子和剪刀,单购价 80 元。 该男子推销过程中,有游客出门被走廊上的青年男子挡了回来,理由是“各团人员不能 混淆了” ,只有抽烟和打电话的可以出门。记者打电话出门查看情况,回来时,该青年 笑问: “你煲电话粥这么久?”在进包厢门口时,记者停下来回复一条五一节日问候的短信, 他立即从背后凑上来, 待看清屏幕上的 “节日同乐” 字样后, 才一言不发地撤回到走廊中间。 全团游客都上车后, 不料推销的男子和当助手的女子又各提了一袋剪刀跑上车来, 说是 给大家最后的选购机会,买把剪刀 20 元送个刨子,还一年包换、八年保修。 对于挤上车来的推销者,司机和导游视而不见,任其在车内前后走了几趟,到最后再无 人购买时,司机才发动车子。 一位河南张姓小伙子说,他上台试了试菜刀,得到一把水果刀品,不好意思就买了菜 刀, “买完之后就后悔了,跑这么远旅游买刀干什么?没什么行李,总不能因为这三把刀坐 飞机托运吧?” 只许参观不许拍照 记者所在团去的 8 个购物点,有些将卖场弄成包厢,或设置在地下,且对游客来说只 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一些关键的点和口还有专人,加上配备一些“高科技装备” , 游客的一举一动都被,所有购物点都一律声明不许拍照。但习惯了“到此一游留个影” 的一些游客,常因忍不住拍照而受到“非礼待遇” 。 在“茶博士家” ,一位大学生游客拍服务员表演茶艺,对方竟说要将其赶出去。 在椰子食品加工现场,青海游客郭先生刚准备给同伴拍照,听说要相机赶紧关机。 由于他在卖场逛了一圈只买了一包糖,到最后出门结账处,收银员让他把大袋交上,换成一 个小袋,并问: “又没买什么,你要这大袋干什么?”他气得对记者说: “我本想对她说,我 没要袋子,是你们硬塞到我手上的呀,想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没说出口。 ” 在“海南新海韵矿物展”门口,记者一下车就要拍店名,给游客挨个发参观证的男子 急扬起双手挡住镜头,大喊: “不许拍照,不准拍,再拍就别怪人不客气! ”问及缘由,他说 怕有乱事。 购买物品一律没票 在暗访中记者发现,各购物点吸引游客消费除了演戏送礼、以所谓低价直销外,手 法还有讲彩头,有的等同于,卖什么的就说什么吉利,有利于前途命运钱运之类。在下 船游玉带滩时,地导和船上工作人员反复说,出左边舱门要连招三下左手,意思是可财 气、运气、福气, “要是抓第四把就会桃花运” 。结果记者发现每有游客出舱门挥手欲抓 时,滩边就有一男青年用数码相机连连拍照。 旅游购物点都在大门口或厅堂内放置一尊石制或木制的貔貅, 而其下端, 则是木箱或玻 璃箱,方便游客投递大小钞票。一所见,每个貔貅下都积有厚厚一层零钞。每有团队来, 接应的人把客人引进卖场前, 总是先把貔貅介绍一番, 有的甚至说能在此见到这尊瑞兽就能 沾光走财运, “请大家赶快伸手摸一摸。 ” 为装扮得更像外地初次来海南的游客, 记者不时像其他游客一样好奇购物。 在琼海环岛 旅游服务区,记者花 20 元购一套岛服,收银员称没有,半天才找来一张收据,还迟迟 不愿盖章。记者要退货,对方称全店明码标价,所购物品一律不退。在午餐饭店门口的摊档 上,记者看到同货色衣服仅售 10 元。导游收取“多彩海南”100 元的门票款时,游客拿到 手的票是典型的“内票” ,除了有“多彩海南”四个字和正反两面共有 5 幅蚩尤部落表 演照外,再无其他。 按照有关,商家应主动开具,否则视为逃税行为。记者问及其他游客,无论何 种消费,一律没有,就是索要,商家也不会给。要不到正当消费的,意味着消费者 的权益难以得到。 记者在大东海游泳寄存包裹花费 20 元、冲淡水 15 元,要时,对方只给收据,还说 只有潜水才有。一位母亲带着忘了衣服的 10 多岁的女儿再进浴门时被阻,理由是“你 押金条都没有,谁相信你是刚从里面出来的,要进得再买票! ”记者走出兴隆咖啡厂门口时, 对一工作人员说: “在你们这里买东西怎么都不给?”对方竟指着门边的貔貅答说: “我 看你这人真好笑, 自己买东西还想着找人报销不成?就像你给这瑞兽送钱了, 能叫它给你什 么票据吗?” “既然在外旅游,就要学规矩点” 两天一晚的行程中,记者抽空就用傻瓜相机拍照,除了用微型录音音外,还在小 本子速记一些内容。 哪知这些小动作引起同排在青海当的一位男游客的好奇, 多次在车 上问: “看你总是拍和记,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 5 月 2 日上午游 完天涯海角后,导游就开始格外“关注”起记者,在车上有意无意凑近记者座位瞧瞧,每进 到一个购物点,他总是跟在记者背后。 在椰子加工场卖场内,记者以两位攀熟了的学生游客作时,导游三步并作两 步挤过来问: “爱拍照?”记者答: “是啊,随便拍拍! ”为作掩饰,记者又装作随意拍一个 货架上的产品。在与记者并排行走的过程中,导游终于忍不住问: “你是作家,还是记者? 哪里来的?”记者笑答: “都不是,我是一家公司的文秘,安徽来的! ”随同记者而行的志愿 者赶紧打圆场: “他就爱写写画画,好玩! ” 导游不再作声,赶到游客队伍的前面,隔着几层货架观察记者,并不时使用手机。记者 也装作若无其事,经过他身边时,故意问其他游客何时回家,称自己当晚赶飞机。然而在出 口处, 该卖场一名青年男子在记者身后抛出话来: “既然是出门在外旅游, 就要学会规矩点! ” 同车一位游客提醒记者说: “没什么事,你就别乱拍了,我刚才看到导游利用玻璃镜在看你, 很不友好的神情。 ”到达下一个购物点后,邻座的学生小李又悄然对记者说: “司机为你调整 了后视镜。 ”参观结束后,记者第一个赶上车,见司机忙去上厕所,而导游还在卖场内,便 赶紧试坐一下驾驶座, 果然发现头顶上的一个后视镜, 可将记者所坐第二排的看得一清 二楚。 (海口晚报 )

  财成国际

关键词:游购物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资源来源网络 如果侵犯了你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