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尾单”,本意是某种商品因生产量过大(超出客户要求数量)或海关原因剩余、滞留的部分,以及生产环节中出现轻微瑕疵部分的货物的统称。
在酒店、旅游和度假等服务行业,“尾单”的含金量就比较高了—因为商家提供的服务能力是固定的,其付出的成本与卖出的服务数量没有太大的关系,每多卖出一份服务,其利润就能增长一份,故服务行业尾单与一般正常购买的服务没有任何异样,不存在质量区别。
最近大周末君发现:国内最近涌现出了几个专卖旅游产品”尾单”的网站,可谓是旅游爱好者们的又一个利好消息。
抢尾单的网站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比如唯品会,靠售内二三线品牌服装库存引起销售爆发式增长,到现在已经有了百亿美元的市值;还有主打在每天傍晚6点后为用户提供低价预订“尾房”服务的今夜酒店特价,也在初期名噪一时后被京东以千万美元收购。
所以,尽管分析人士已经判定在线旅游将进入寡头竞争时期,仍有新进入者试图从这一市场分一杯羹,他们选择的切入点简单而极具竞争力—尾单。
他们的就两个字儿:便宜。
够便宜,就够抢手
爱旅行网站上,原价11999元的出发斯里兰卡七晚八日行产品在该网站上仅售6999元,接近五折的优惠让这个产品显得极具力。作者3月17日在这个网站上选择了“成都”为出发城市后,看到有一个去越南岘港的行产品,也是价格十分优惠。开始想再等两天看,结果3月19日傍晚再登录网站,已经显示是啥也没得了。
看来,这些尾单还真挺抢手。
这家成立于去年7月的网站最近透露,爱旅行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做到将近两千万的营业规模,单今年2月,半个月就有600多万收入;另一家成立于去年9月的来来会出境行特卖网站则称,到今年2月,其月营收已经到达千万级别规模。
既然有钱可省/可赚,旅游尾单自然会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尾单哪儿来的?
不过,这个看起来很美的市场,其实也不好做。
的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由来较久,与“Last minute”相似。这个英文直译为“最后一分钟”的促销方式,等于“限时清仓甩卖”。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旅行社往往将机票、酒店全部买断,如果在临发团前仍有少量余位未满,或某些客人临时,旅行社为了避免损失,会将该余位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进行售卖。
同理,酒店在傍晚6点之后有未预订成功的酒店房间(我们通常称之为“尾房”),通常也乐意这样来促销。不过,这个类型的尾货属于“最后时间清仓大甩卖”,因此留给消费者的准备时间往往比较仓促。
另一个来源则比较有时效性:新《旅游法》出台后,为避免消费减少导致营收下降,旅行社提高团费,在此背景下,选择行的游客数量增多,旅行社打包购买的产品出现更多积压。
为了避免产品囤积,旅行社提前将此类产品以低价卖给第三方进行分销。简言之就是“低价预售有可能积压的产品”,与第一类尾货相比,这种更具时间优势。
目前主打出境游
目前,这些特价旅游产品网站都只做出境游产品。根据爱旅行创始人袁伟的说法,之所以做出境游,是因为国内游让几大巨头占领了,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不多,而出境游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且出境游市场每年增长迅速,大家都能赚到钱。
与直接做尾单产品的来来会和爱旅行不同,今年2月份刚刚在苹果商店上线的“明天去旅行”是一个专门聚合这些尾单信息的应用,目前暂时还无营收。但其创始人田术刚表示,“明天去旅行”会恪守轻产品重用户的。
“明天去旅行”的选择并非不无道理。看起来很“肥”的旅游尾单市场并不好做,其特点有两个:1、尾单盈利空间不大;2、尾单市场空间有限。
此前,有机构判断:国内旅游尾单市场的规模在10亿~20亿人民币之间,这个数字不小,但这对于全国庞大的旅游市场来说,依然只占很小部分,尾单市场的天花板对于越变越多的竞争者来说,或许显得有些低了。
事实确实如此,尾单市场真的很小,盈利空间也不大。这些网站也是出于无奈:他们斗不过“巨头”,只能选块“小蛋糕”。
爱旅行网站的负责人表示,总体单子也就7%~8%的毛利,所以他们主要通过签证转换赚钱;而另一个网站来来会则主打出境行的预售产品,笔者也上这个网站看了一下,因为他们给出的选择时间比较宽泛,因此优惠的力度也不算特别大,所谓此消彼长。
总之,便宜的尾单看上去当然很美,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签证时间以及休假时间能否周转得过来,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说走就走的旅行,终归只是美好愿望。(综合 虎嗅)
网友评论 ()条 查看